时下正是早熟马铃薯收获的季节。走进临洮县龙门镇千亩早熟马铃薯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马铃薯采挖、分拣、装车,一派丰收景象。
“我今年种了3亩,亩产六七千斤,收益还不错。”龙门镇东三十里铺村村民姚文荣说。
机声隆隆,一台小型拖拉机尾部挂着马铃薯收获机在田间作业,一个个饱满匀称的马铃薯破土而出。“以前收洋芋都是靠人工挖,一亩地两个人要忙3天,今年用洋芋收获机采收,只需一个人操作机械,省工省力效率还高。”村民姚成彦高兴地说。
种得好,还要卖得出。为进一步帮助村民打开销售渠道,龙门镇政府组织召开早熟马铃薯收购商洽会,采取“线下+线上”的方式售卖。“这里的马铃薯个大光滑、香味浓郁,卖得很好,今天我已经收了两挂车准备发往陕西。”收购商孙凯杰说。
当地网络达人还在田间搭建直播间,向网友介绍早熟马铃薯的特点、营养价值以及烹饪方法。网络达人赵军虎说:“我每天通过抖音能卖将近1000单,预计这个月能卖24万斤左右。”
龙门镇党委书记刘瑾介绍,当地以东五里铺村早熟马铃薯基地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为铺垫,推广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放良种321.42吨,在川区推广种植早熟马铃薯3000亩,同时引导群众在早熟马铃薯收获后复种白菜、甘蓝、饲草等经济作物,实现一茬变多茬,不仅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帮助群众持续增收。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每日甘肃,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绿意盎然,产道纵横、花繁锦簇……眼下,正值马铃薯夏季田间管护的关键时期,走进漳县马泉乡骆家沟村的马铃薯示范基地,村民正忙着给马铃薯除草,一垄垄长势良好的马铃薯花竞相绽放,白色花朵从植株间冒出,在风中摇曳起舞,与茎叶相互映衬,淡雅别致,预示着今年的马铃薯即将丰收。
面对马铃薯良好的生长态势,种植户蒋应平喜上眉梢,他抚摸着茁壮成长的马铃薯,不禁开心地说道:“今年我种了马铃薯20亩,政府每亩补贴300元,引进的种子是青薯15号,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现在这些马铃薯都长得特别好,我们增收致富越来越有奔头了。”
2024年2月12日,在骆家沟村的一次政协议事会上,网格员蒋应平反映,在日常巡察中,发现骆家沟村阳山社后山土地闲置未合理利用。得知情况后,乡党委、乡政府立即组织走访调研,发现阳山社后山区的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马铃薯的种植。随后,立即组织召开协商种植马铃薯座谈会广泛征集民意,并组织村书记带领群众外出考察学习,成功引进优质马铃薯种子青薯9号和青薯15号进行种植。同时引进马铃薯原原种陇薯12号、18号、20号、22号等9个品种进行试种。
乡村兴,产业旺,农民富。今年来,该县马泉乡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的根本举措,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新路子,采取“村集体+种植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优质马铃薯种植,持续做好马铃薯这篇“薯文章”,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该乡共种植青薯9号540余亩、青薯15号500余亩,陇薯12号、18号、20号等9个品种原原种示范种植7亩,预计平均亩产4000余斤。下一步,马泉乡将按照“增面积、增产量、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优势,形成“连村成片、跨村成带、集群成链”的产业新格局,使马铃薯种植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新“薯”光。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眼下,正是辽宁锦州凌海市马铃薯收获的时节。在新庄子镇新庄子村,一台台土豆收获机在田野里进行机械化作业,一颗颗马铃薯沿分离筛条铺在地垄上,田野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进入7月中旬,新庄子镇1.5万亩马铃薯迎来收获季,平均亩产超万斤,创历史新高。全镇1.5亿斤马铃薯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的方式,销往大型薯类加工企业。
近年来,凌海市始终注重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引进先进农机设备和种植技术,实现了马铃薯种植科技化与机械化。今年,全市种植马铃薯4.5万亩,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新庄子、建业、金城、谢屯、右卫等乡镇,品种包括“荷薯”系列、“沃土”系列、“希森”系列等。凌海市普遍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实行膜下滴灌栽培,既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又可促早熟,为下茬作物抢时播种创造条件,实现了增产增收。
目前,凌海市拥有马铃薯专业种植合作社5家。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马铃薯和甘薯种植产业。这些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关键环节均采用高效、精准的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马铃薯的种植效率。
与此同时,凌海市通过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方式、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综合发力,解决了深加工能力不足、生产成本高、贮藏设施不足等问题,为马铃薯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眼下,定边县4万亩夏熟马铃薯迎来收获期,一颗颗个大皮薄、色泽鲜亮、外形饱满的优质马铃薯堆满了田间地垄,农户们正分拣、装袋,纷纷抢抓农时采收销售,田间地头一派丰收好风景。
在白泥井镇衣食梁村乔东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满载马铃薯的农用三轮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伴随着马铃薯收获机来回作业,一颗颗圆润金黄的马铃薯破土而出,现场装箱打包、上市交易。白泥井镇衣食梁村村民乔东说:“我今年种40亩,大约一亩能产5吨,大约能卖16万”。
定边县作为全国六大马铃薯生产县之一,海拔高、光照充足、土地广阔、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宜耕,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每到收获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前往田间地头收购揽货,销往全国各地。“我来自湖南长沙,在定边采购土豆将近10年,选择定边土豆主要就是定边的土豆颜色、个头都比较好我们从定边的土豆上市一直收到定边的土豆下市,每年大概能够收购3000多吨”。湖南客商李友军说。
近年来,定边县通过采取“种署繁育”“水肥一体化”“旱作节水滴灌”等措施,全力保障马铃薯提产增收。同时积极探索延伸马铃薯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将一颗颗“土豆豆”变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今年定边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万亩,其中夏熟马铃薯4万亩,产量预计可达16万吨,产值近1.5亿元。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乔彩卫说:“今后,我县将积极践行‘四水四定’的原则、协调发展,调整优化马铃薯产业区域布局,做强种薯,做优鲜食薯,做精加工专用薯。持续开展草薯轮作、薯麦轮作示范种植,推进喷灌改滴灌步伐,促进马铃薯产业丰产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陕西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轰隆隆,轰隆隆……”7月22日,走进黔西市雨朵镇蒿枝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忙碌的景象映入眼帘,马铃薯收获机来回穿梭,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垄垄马铃薯被翻了出来,刚丰收的马铃薯个头饱满、大小匀称。工人们麻利地将马铃薯分拣、装袋、装车。 与传统人工收获方式相比,机械化收土豆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之前收土豆都是人工挖,很费力,现在合作社引进新机器,收土豆就很轻松,我只管操作机子,一会儿就把土豆收完了。” 村民熊天静开心地说。
据介绍,蒿枝村今年种植的是沃土5号和希森6号品种土豆,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耐贮藏、口感好等优点。该基地土豆种植面积达1300余亩,目前市场售价稳定在每吨1600元。
在种植基地的一角,毅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陈紫霞正忙着查看新收获的土豆。她说:“通过机械化采收,不仅提高了土豆的产量,还保证了土豆的品质,今年的土豆个头饱满、色泽金黄,很受市场欢迎。”
近年来,黔西市因地制宜,引进推广适合本地作业的农机具,紧抓马铃薯种植、管理、收获等关键生产环节,攻克技术瓶颈。
“一台大马力的拖拉机挂接马铃薯双垄收获机,配合10个工人,一天正常作业,能够收获30亩左右。如果10个工人采取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一天只能收获两亩左右。”黔西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产业发展好,服务是保障。依托国家惠农惠民政策,黔西市农业农村局贯彻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24年上半年累计兑付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093万元,共计100户农户受益,购买各类农机具106台套。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增加了一批适宜山区的小型农机装备,农机装备短板不断得到弥补,提高了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发展水平,预计2024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比2023年增长4个百分点,达到55%以上。通过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大幅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效能,实现从传统人挖牛耕到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华丽转身。
下一步,黔西市将立足水稻、油菜、小麦、马铃薯、玉米、大豆和山地特色农业生产,开展耕种收防烘机械化试点,通过试点建设不断发现和补齐生产环节中的农机具短板。培育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走产业发展道路,利用自身装备优势建成水稻、油菜、小麦等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点,带动全市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天眼新闻,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七月的乡村,万物丰茂,田间地头大片的农作物长势喜人。盂县东梁乡大片土地上,马铃薯植株花开正盛。花朵似朵朵浪花、又像串串风铃,连片怒放、汇聚成海,与蓝天、白云、黄土地一起,组成明媚而温馨的画卷。山风拨开片片花海,农民正穿梭其中劳作。“我们正在对马铃薯地进行覆土和对马铃薯喷洒叶面肥。现在万亩马铃薯田的夏管已经接近尾声。”盂县东梁乡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俊文说。
俗话说,洋芋花开赛牡丹。对于东梁乡来说,万亩马铃薯花开,不光带来了如同牡丹花盛开般的美景,更预示着今秋丰收在望。
东梁乡全乡平均海拔143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很适宜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发展。去年以来,东梁乡将加工型马铃薯种植作为高效经济作物的示范推广项目,成立了东梁乡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构建了“企业+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带农益农利益联结机制,把农户嵌入到特色产业的全链条、各环节。
对于万亩马铃薯种植产业,东梁乡十分重视,不断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推动“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今年春天,马铃薯播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拾膜、撒肥、旋耕、起垄、撒种、铺膜这些程序都由大型机械完成,播种速度快、效率高。
同时,东梁乡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还聘请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通过种子改良和技术改良,马铃薯从最初的分散种植变成了集中连片种植。“去年,每亩地种植3800株左右马铃薯,集中连片种植后,每亩可种植5200株。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亩产量,收益也能提高20%左右。”郑俊文说。
对于农民来说,万亩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东梁乡在全乡10个行政村流转土地,与农户签订合同托管种植,让近千名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下一步,我们计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建设马铃薯深加工企业,把马铃薯种植产业打造成‘产、供、销’一体化的致富产业。”东梁乡党委书记吕宜斌说。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阳泉人民政府,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夏收季节,静宁人对于土豆的热爱,丝毫不亚于秋天的“静宁苹果”。
近日,静宁县城川镇吴庙村600余亩套种马铃薯迎来丰收季。收起滴灌,砍掉植株,铁锹挖进松软的土中,一堆堆光滑、个头匀称的马铃薯在田埂上或躺或仰,村民们忙着分拣、装车,田野里一派丰收的景象。
“人工挖土豆慢,为了提高效率我最近订购了一台土豆采收机,明天就到了,咱农民也要紧跟现代化的脚步。”正在挖土豆的村民杜强强笑着说,“收完去年冬天的菠菜,我春上种了三十亩早熟洋芋,现在批发价每斤9毛,估计能卖八万多。”
西北的土豆就像北京的烤鸭云南的普洱一样,不管是在日常饮食文化中还是在地方乡土情怀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地政府引导群众在苹果幼园里套种土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又守住了粮食安全,深受群众喜爱。
“城川镇因地制宜,早春为老果园改造的农户免费发放马铃薯良种,鼓励群众在苹果园里套种土豆等经济作物,土豆成了村民们种植苹果之外的又一致富‘金豆豆’。”城川镇党委书记张小萍说,“2024年,城川镇发放土豆籽种75吨,在老果园改造区套种土豆3000余亩,预估产量4500吨。”
近年来,静宁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两藏”战略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全县果、牛、菜等特色势产业提质增效,落实中省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达31287.252万元,产业占比60.75%。成功入围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近日,位于文水县北张乡的吕梁市马铃薯产业园区,村民们忙碌着采收马铃薯。盛夏时节,文水县农源薯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的3000多亩马铃薯进入收获期,平均亩产约在7500斤以上,每亩可收入4000余元,将陆续发往省内和河北、山东等市场销售。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光明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在今年的丰收季节里,南木林县的田野上迎来了一片金黄色的海洋,4.8万亩的“艾玛土豆”竞相绽放,不仅占据了全市马铃薯耕地面积的36.3%,更成为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9.3%,彰显了这一特色产业的蓬勃生机。
南木林县,一个拥有悠久土豆种植历史的地方,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艾玛土豆”这一品质卓越的农产品。以“产量高、品质好、口感佳,个大皮薄、风味独特”而闻名的“艾玛土豆”,自2007年获得自治区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以来,便持续赢得市场的青睐与好评。2015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
近年来,南木林县围绕“艾玛土豆”这一特色产业,精心打造了一条从“种薯繁育扩量”到“基地建设提质”,再到“品牌创建知名”和“市场营销创新”的完整产业链发展模式。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使得“艾玛土豆”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小土豆、大产业”,这句话在南木林县得到了生动的诠释。随着“艾玛土豆”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乡亲们通过种植土豆实现了增收致富,他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这一特色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南木林县将继续深耕“艾玛土豆”特色产业,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同时,也将积极探索更多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华声在线,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进入7月,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的土豆花儿随风摇曳,绚烂的花海为乡村披上了斑斓的彩衣,以马铃薯为主导的种植产业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步入张义镇的马铃薯种植示范点,眼前的景象正如歌曲所描绘的那样,“这个季节的老家,土豆花儿开,一垄接着一垄,汇成紫色的海洋……”
2024年,张义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共种植马铃薯15000亩。马铃薯作为张义镇的支柱产业,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产出的马铃薯个头大、品相优、口感鲜,深受市场欢迎。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兰州新闻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日前,随着马铃薯花陆续盛开,北大荒集团克山农场有限公司各马铃薯地块成为热门打卡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今年,克山农场种植马铃薯6万亩,主要包括垦薯1号、延薯13等品种,这个农场全面推广“四优一管”、水肥一体化和减肥减药等栽培模式,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技农艺结合,不断提升马铃薯种植的标准化、精细化水平,使马铃薯长势好于往年。
目前,各品种马铃薯相继进入盛花期,葱郁的沃野上花开成海,清爽的空气中芬芳四溢,连片绽放的马铃薯花给大地铺上了美丽的地毯。据了解,这个农场不同品种的马铃薯花期在30到40天,每年这段时间,摄影爱好者、外地游客纷纷到此打卡旅游,与万亩花海来一场浪漫的邂逅。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人民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7月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气象局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组成调查组,深入红耀、新营等乡镇马铃薯种植基地,调查近期高温高湿天气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
当前正值马铃薯开花期,也是马铃薯晚疫病高发期,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容易诱发马铃薯晚疫病。调查组结合当前马铃薯晚疫病情况以及天气条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提出防御措施,建议种植户加强病害监测,及时清除病菌感染株;在晴朗、微风、没有霜露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喷药,减少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同时,县气象局基于区域气象站监测数据,利用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制作马铃薯晚疫病专题气象服务材料,为种植户及时提供气象服务,助力马铃薯增产增收。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黑龙江人民政府,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马铃薯花开香气宜人,白色的像雪、紫色的像晚霞,花朵成团成簇,徜徉漫步在花海里,让人心旷神怡……”日前,随着马铃薯花的陆续盛开,北大荒集团克山农场有限公司各马铃薯地块成为热门打卡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今年,克山农场种植6万亩马铃薯,主要包括“垦薯1号”、“延薯13”等品种,全面推广“四优一管”、水肥一体化和减肥减药等栽培模式,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技农艺结合,马铃薯长势好于往年。
目前,各品种马铃薯相继进入盛花期,连片怒放的马铃薯花给大地铺上了美丽的地毯,也奏响了致富增收的新乐章。
微风拨开片片花海,映入眼帘的是辛勤的农业技术人员驾驶农机正在开展疫病防治和追肥作业,他们在马铃薯开花期和茎块膨大期抢抓农时,高标准开展田间管理,促进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黑龙江人民政府,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近日,西和县抢抓晴好天气,组织无人机飞防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高效科学的无人机施药作业尽显“科技范”,为马铃薯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在西和县何坝镇的省级早熟玉米品种展示评价基地、西和县苏合镇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基地,随着一阵阵马达轰鸣声,满载药剂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旋转、平移……在作业手的熟练操作下,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进行“飞防”作业,精准喷洒在马铃薯上,整个过程快捷高效。
西和县将继续发挥高科技产品在为农服务领域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玉米、马铃薯产业的农药化肥减量、病虫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治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多措并举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西和县农业农村局将充分发挥县、乡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体系优势,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持续抓好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工作,为马铃薯丰收“保驾护航”。
本次统防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和展示评价防虫不防病要求,坚持绿色防控,选用兰州交通大学研发的生物源农药“植丰宁”作为主要防治药剂开展飞防,作业面积近千亩。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每日甘肃,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眼下,六汪镇马铃薯进入集中收获上市期,广大种植户抢抓农时加紧收获,田间地头一派好“丰”景。
近年来,六汪镇抢抓国家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机遇,以发展高效农业、品牌经营为导向,立足胶河马铃薯种植历史和经验,培育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六汪镇大西洋马铃薯生产基地面积已达12000亩,并为西海岸新区、诸城、胶州等地的5400余户马铃薯种植户提供服务保障,年生产马铃薯24000吨,实现年销售收入3600万元。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上观新闻,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太平村的马铃薯黄皮黄心,味道真的不错,个头也大,但就是卖不出去。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目前只卖出去几百斤,还有8000多公斤在地里,真是急死人了!”7月1日,武陵区丹洲乡太平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蹇尚松告诉记者,言语间颇为着急。
太平村位于常德西部,沅水北岸,距离市城区不到十公里,交通方便。去年冬天,太平村集体流转土地十余亩,施用有机肥,不打化学农药,采用生态种植的方式种植马铃薯,今年5月,马铃薯喜获丰收。看着一个个长得圆滚滚的马铃薯,村干部们开心不已。但接踵而来的销售问题,让大家心凉了半截。
作为太平村第一书记,蹇尚松拍视频、发抖音、开直播,到处考察市场,寻找马铃薯销售市场,但收效不大。5月初,他们挖了500公斤马铃薯放在仓库里,直到现在还没卖出去,很多都烂掉了。为了保鲜,本来已经成熟的马铃薯只能长在地里,有订单了村里就组织人去挖。现在连续的阴雨天气,马铃薯吸收了充足的水分,天晴如果再不采挖,马铃薯就会发芽,8000公斤马铃薯就不能食用了,到时候将血本无归。
马铃薯营养美味,饱腹感极强,既可以作为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主食之一,也可以用来烹饪各种美味佳肴。2015年,我国正式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头号非谷物食品和第四大主粮作物。2016年,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产业发展。太平村积极响应号召种植马铃薯,没想到刚一试水就遭遇市场寒冬。
“太平村的黄心马铃薯淀粉含量高,糖分和水分含量略低,口感软糯,周末节假日,市民朋友可带着孩子到地里采挖,体验生活,我们太平村两委将全力做好服务!”蹇尚松热情地向常德市民发出邀请。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常德市人民政府,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近日,在位于宣威市热水镇黎山村委会大坪子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里,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只见一台台马铃薯收获机来回穿梭,一个个光滑饱满、金黄圆润的硕大的马铃薯破土而出、铺满一地,在场的种植户们惊叹:“第一次在本地看到这么大的马铃薯!”务工人员们忙着分拣、装袋、装车,专家们忙着测面积、称重量、算产值,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宣威市2024年选用“丹宝1号”品种、实施“丘陵山区早春马铃薯机械化绿色高效生产集成技术”,为了解该生产模式运行效果,由宣威市农业农村局邀请省内行业专家以及国家统计局宣威调查队统计专家成立专家组,对种植地块进行现场测产,结果显示产值达5545.37元/亩。
近年来,宣威市的“丘陵山区早春马铃薯机械化绿色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并入选2023年度云南省、曲靖市主推技术,形成2项曲靖市地方标准。该技术的应用推广,使马铃薯生产从原来的生产方式落后转变为生产方式绿色、高效,彻底改变了曲靖市马铃薯生产现状,通过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良种、良法、良机结合,在整个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达到了减少农药用量的效果。减少农药用量30%,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20%,达到“双减”的目的,马铃薯产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
据了解,通过大力推广应用“丘陵山区早春马铃薯机械化绿色高效生产集成技术”,2024年宣威市早春马铃薯种植面积达92800亩,其中机械化种植50000亩,预计产值达2772万元。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曲靖日报掌上曲靖,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今年夏收结束后,镇原县积极组织群众复种马铃薯、荏等农作物,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群众增产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双赢”。
日前,走进镇原县上肖镇姜曹村,群众驾驶起垄机在复垦过的田地里来回穿梭,起垄种植马铃薯。县上的农技工作人员在一旁的地头,为群众讲授夏播马铃薯的种植要点、管理措施,指导群众播种马铃薯。
“这段时间,村上积极开展复种马铃薯工作,目前共种植马铃薯500亩。”姜曹村党支部书记曹鹏鑫说,“现在种植的马铃薯收获后,还能继续种植冬小麦或者其他作物,这样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大家种植的劲头很足。”
上肖镇利用夏收后闲置的土地复种马铃薯,采用“冬油菜+马铃薯”“冬小麦+马铃薯”的旱地轮作模式,实现农作物“两年三熟”。目前,全镇复种粮食作物5200亩、油料作物5600亩,其中,复种马铃薯2000亩、荏1000亩。
据了解,复种马铃薯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抓手之一,通过土地轮作的方式,实现农田高效利用,在不影响当年冬油菜、冬小麦或次年大秋作物种植的情况下,既实现了农作物合理倒茬种植,还增加了群众收入。
为更好地落实夏收后的复种工作,镇原县建立了县、乡、村、组、合作社五级联动推进机制,成立了复种马铃薯抓点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合理利用复耕地、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推进马铃薯规模化种植,让“闲置田”变成“增收田”。
截至目前,镇原县复种马铃薯1.02万亩,并在19个乡镇集中流转土地,集中推广油菜、小麦等茬后栽培模式,其他乡镇复种工作正在同步进行。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掌中庆阳,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时下,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万亩冬季马铃薯迎来大丰收,广大薯农趁着晴好天气抢挖采收,田间地头热火朝天。
在大街镇者干河畔千亩马铃薯种植区域,村民们正在翻挖马铃薯,一个个外观饱满、个头匀称、色泽鲜亮的马铃薯破土而出,铺满田间地头。村民袁衣兰说:“今年我家种了七亩马铃薯,管理得很好,亩产达到四吨多,收购方直接来地里收购,销路不愁。”
“我在大街收马铃薯十多年了,这里的马铃薯口感好、品相好,收购后主要发往武汉市场。”来自安徽的收购商陈明贵说。
大街镇良好的气候和疏松的沙壤土为马铃薯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是景东县冬马铃薯的主产区。近年来,大街镇党委政府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马铃薯产业链,辐射带动者干河沿线种植马铃薯。通过优化品种、科学种植,大街镇冬马铃薯预计产值达2974万元,马铃薯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路。
马铃薯迎来大丰收
不止大街镇,近年来,景东县积极稳步推进冬马铃薯种植,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优化农业种植模式提供新路径。去年以来,景东县冬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1818亩,预计亩产可达2238.5公斤,总产值1.28亿元,已然成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人民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
眼下,青岛市马铃薯陆续进入集中收获上市期,广大种植户抢抓农时和晴好天气加紧收获,田间地头一派好“丰”景。
6月25日,在铺集镇巩家庄村的田间地头,青岛盈嘉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成功正忙着收获马铃薯,他种植的320亩马铃薯,今年亩产近7000斤,由于采取了订单种植、地头收购的方式,价格方面有保障。“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引荐下,我们与胶西苑戈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麦肯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协议,地头收购价每公斤较普通菜薯高出0.5元以上。”王成功说。
据统计,今年全市春季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3万亩,其中,麦肯、大西洋等加工薯的订单种植面积占20%左右。预计平均亩产3300公斤左右,总产量约30万吨,目前已收获面积5.5万亩左右。受市农业农村局出台的马铃薯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影响,马铃薯种植户购买马铃薯机械的热情高涨,全市马铃薯收获机总量增加到2515台。
为扭转马铃薯收获期被动待市的不利局面,青岛市通过政策性保险、价格指数保险、贷款贴息、冷库改造补贴发放等方式,培植了100余家马铃薯企业,建设了60余座恒温库。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马铃薯企业达30余家,马铃薯贮藏能力达35万吨。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大众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06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