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往北,川滇交界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永宁镇温泉村,一座占地147亩的云之南丽宁种薯产业园已拔地而起。园区日光温室里,一株株薯苗孕育出一颗颗微型种薯,“一棵苗一周可采2个,能不断地采。”云南英茂集团公司在园区的负责人刘志龙正和工人们细心采摘着核桃大小的种薯。
“探头就有500多个,全部智能化操作。”刘志龙介绍到,公司的种薯培育基地是全省第3个标准化种薯雾培基地,通过远程控制,能实时监测温度等要素,还可以根据生长情况自动调整剂量。
“设置好相关参数,就能按需种植。”刘志龙介绍,基地的组培室按照欧洲标准建设,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已实现精准培育。目前,基地培育的12个品种,主要销往省内的德宏等州(市)和东南亚国家。
“下一步,将加大新品种育种与研发力度,建设现代化马铃薯种薯组培苗、原原种生产基地,助力宁蒗马铃薯产业发展。”刘志龙表示,除开展种薯培育外,英茂公司还在永宁镇租赁土地1.15万亩发展种薯种植基地,每年能产种薯20万吨,销售额超5000万元。
作为马铃薯种植大县,宁蒗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21万亩,种薯种植面积达12.5万亩,成为省内马铃薯冬作区主要供种基地,并辐射周边省区,而建设种薯产业园正成为推动宁蒗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以构建马铃薯组培苗生产、原原种扩繁、大田种薯生产全产业链为目标,打造马铃薯产业发展新高地。”宁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吕启锋介绍,丽宁种薯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马铃薯组培苗1000万株,生产脱毒原原种2000万粒,满足4万亩一级种用种需求。同时,全县16个乡镇已带动3.15万户农户种植种薯,原原种生产能力达3000万粒。
吕启锋介绍,宁蒗县委、县政府围绕“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正在打造“一核三区五基地多辐射”的空间布局,预计到2025年,全县种薯繁育面积将达25万亩,目标产值超14亿元,努力将宁蒗建成中国最干净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区、西南地区最优的脱毒种薯供应基地、云南重要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圃。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金秋十月,层层梯田尽染金黄,甘肃省临洮县连儿湾乡7万亩马铃薯喜获丰收,金黄饱满的土豆、繁忙的身影,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秋收画卷。
在连儿湾乡三源村,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马铃薯收获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一个个匀称金黄的“金疙瘩”争先恐后地“跳”出地面,一袋袋排列整齐的马铃薯分拣装车,种植大户张显熟练地操作着马铃薯收获机,这两年,他流转土地,种植马铃薯、大豆、燕麦等农作物,成立起了自己的家庭农场。
马铃薯产业是三源村的主导产业,当地立足高海拔山区土壤肥沃、土地面积大等适宜马铃薯种植的优势条件,通过能人引领、示范带动,持续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动马铃薯种植片带建设,使马铃薯种植规模从“小而散”向“广而聚”集群化发展。
近年来,连儿湾乡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着眼乡情实际,因地制宜,持续把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强化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产业化带动作用,有效提高了马铃薯种植产量与效益,让马铃薯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澎湃新闻,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获悉,内蒙古聚焦“马铃薯百亿级产业扩规提质”目标,针对马铃薯产业链短板弱项,印发《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链发展六条政策措施的通知》,推出“薯六条”支持政策,推进马铃薯产业提档升级。
内蒙古马铃薯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60多亿元。内蒙古种薯繁育优势突出,种薯繁育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脱毒种薯交易量占全国35%以上,畅销全国各地,可满足1300多万亩马铃薯生产用种需求。同时,马铃薯单产品质优势突出,阴山沿麓和大兴安岭沿麓两个优势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区的90%,鲜食薯亩均单产达到3274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5斤,其中淀粉和干物质含量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淀粉、薯片薯条加工区,拥有全国最大的精淀粉加工企业、最大的薯片薯条加工企业,淀粉、全粉、薯片薯条等产量分别占全国产量的30%、35%、60%左右,产业加工规模优势突出。
虽然具有多项优势,但对标发达国家和地区,内蒙古马铃薯还存在单产提升受限、科技支撑力弱、企业融资难、现代化储藏设施不足和品牌不强等发展制约瓶颈。针对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新形势,内蒙古最新出台“薯六条”支持政策,从支持种薯繁育产业做强、支持实施单产提升工程、扶持产地建设现代化冷藏保鲜设施、提升马铃薯品牌影响力、加强马铃薯产业科技支撑、强化全产业金融支持6个方面提出16项具体举措推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内蒙古还建立了政策动态调整优化机制,适时调整支持措施,切实落实落好各项举措,确保发挥政策效用。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内蒙古日报,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今年以来,甘肃省庆城县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优化结构、推广良种、改善品质”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持续推广麦(油菜)后复种马铃薯技术,狠抓良种引进扩繁、先进技术推广、标准化基地建设,在庆城镇、蔡家庙乡两个乡镇建立千亩示范点两处,核心示范面积2200多亩,全县麦(油菜)后复种马铃薯6000多亩,复种马铃薯亩产达到2吨以上。
统一供应良种。庆城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调运复种马铃薯良种380余吨,对核心示范点每亩补助种薯150公斤,非示范区每亩补助种薯50公斤,支持鼓励规模经营主体和农户麦(油菜)后复种马铃薯,根据不同播种茬口,引进种植不同的马铃薯新品种。冬油菜茬复种生育期90-110天的陇薯10号、冀张薯12号、青薯9号、陇薯7号等中早熟或中晚熟品种;冬小麦茬复种生育期70-90天的陇薯19号、费乌瑞它、V7(大叶)、红美等中早熟品种。
统一管理模式。庆城县制定复种马铃薯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地形,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指导措施,主要采取病虫害统防统治、深松耕、配方施肥、不同密度播种等措施,在示范区统一防治害虫,预防马铃薯疫病。截至目前,共开展田间统一技术管理3次,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2次、防治面积2000多亩,群众防治面积4000多亩,马铃薯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统一技术培训。结合实际种植状况,庆城县相关部门采取集中授课、面对面培训、田间现场指导等方式给广大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撑,确保马铃薯不受病虫害影响。在示范点和重点乡镇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10期,培训农民技术员80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00多份。
今年以来,庆城县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我们将积极总结麦(油菜)后马铃薯种植经验,通过示范种植,带动全县适宜区域麦(油菜)后复种马铃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庆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掌中庆阳,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9月初以来,黑龙江省克山县5万亩马铃薯相继成熟,当地抢抓晴好天气,组织人力、机械,开启收获模式,目前已基本完成。克山县双河镇农民高武说:“今年土豆确实好,一亩地都7000多斤。”
据了解,今年克山县马铃薯种植采取90厘米大垄栽培模式和“水肥一体化”等管理技术,在种、管、收整个环节实行全程机械化,并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分析田间作物长势,科学精准施肥、防病,克服了春季高温少雨和秋季低温多雨的不利影响,保证全县马铃薯丰产丰收。经过测产,该县马铃薯平均亩产在3500公斤以上,预计可收获马铃薯20万吨,实现收入1.6亿元。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黑龙江日报,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河北张北:马铃薯“原原种”产业富农家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地处坝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适合马铃薯种薯繁育。2012年开始,该县依托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推广马铃薯原原种培育,逐渐形成包括组培快繁、网棚种植在内的马铃薯原原种培育产业。2022年,张北县马铃薯原原种培育规模扩大到4500亩,产量达10亿粒,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云南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近日,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农业农村局在务基镇锦屏村开展马铃薯现场测产和品种展示活动。
在务基镇锦屏村白碉村民小组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种植群众与市县农技专家一道,除杂草、净田块、割茎秆,忙着采收、测产,收获的马铃薯个头圆润饱满,色泽光鲜通透,呈椭圆、卵圆、黄皮、红皮等颜色和形状。
据介绍,该种植示范基地在昭通市农科院和永善县农技中心的指导下,今年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施深松整地、起垄栽培、平衡施肥、统防病虫害等技术,推广种植云薯108、昭薯2号、华颂7号等多个品种,创办马铃薯示范项目300亩。
马铃薯采收结束后,市县农技专家指导群众装袋、称重量,并按品种进行分别记录,对马铃薯新品种称重量后,有7个品种的亩产量超过1.5吨。市县农技专家结合马铃薯的块茎性状,提出了下步发展马铃薯的意见。
永善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周天全介绍道:“从今天的新品种测产情况来看,昭薯11号、昭薯12号、789三个品种在10个展示品种中表现优良,以后我们将配合市农科院,选育出适合我们永善种植的新品种。”
据种植基地群众介绍,以前主要种植刘本贵、米拉等老品种,亩均产量1.2吨左右。今年推广新品种和新种植技术后,亩均产量超1.5吨,亩均比过去传统种植增产了600斤左右。
近年来,永善县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国家马铃薯体系建设等项目支撑,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2023年,全县投入资金580.34万元,种植马铃薯25.1万亩,在茂林、莲峰、务基、伍寨等6个乡镇建成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3.1万亩,其中核心示范样板8000亩。推广适合全县大面积种植的产量高、抗性强的优质马铃薯新品种,引进云薯108、米拉洋芋、自来洋芋、华颂7号等马铃薯原种107吨,开展10个新品种比较试验,预计今年鲜薯产量可达45万吨,同比增加4.2万吨。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云南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近日在我国马铃薯优势种植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采访了解到,经过众多专家、企业家、种植户以及产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成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马铃薯早熟、中晚熟品种20余个。随着新马铃薯种薯的不断普及,部分新品种最高亩产4500公斤以上,亩产提高30%,亩均效益提升600元以上,不断夯实马铃薯“芯片工程”的基础。
位于阴山山脉以北的武川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种植条件,地理标志产品“武川土豆”享誉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国内广大市场。近年来,武川县以党建强基,立足资源禀赋,引领马铃薯特色产业发展,各级党组织运用“党建+马铃薯芯片种子”这把“金钥匙”,成功带领当地农民走出了发展“沼泽地”,打开了增收“致富门”。
马铃薯产业是武川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武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党委搭台、企业唱戏”的招商服务机制,经过多次调研考察,成功引进内蒙古旭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现代化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2021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与武川县作为“十四五”服务县域经济示范县,签订2022至2025年县域经济发展合作协议,并依托内蒙古旭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创建了武川县马铃薯协同创新中心,为武川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助力马铃薯产业发展。
为了让“土豆”变“金豆”,武川县委县政府坚持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实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借助现代化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研发马铃薯面条、馒头等主食和薯条、薯片等休闲食品,建成“蒙健”淀粉、粉丝的自动生产线,产品畅销北京、陕西、四川等地区。科学谋划高原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做好品牌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让武川高原特色农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卖上好价钱。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眼下,内蒙古卓资县大榆树乡民丰种业马铃薯迎来丰收季,一颗颗圆滚滚的马铃薯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金蛋蛋”。
在卓资县大榆树乡民丰种业马铃薯种植基地,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加快马铃薯收获进度,一辆辆收获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将饱满鲜嫩的马铃薯铺满田垄,工人们忙着分拣、归堆、打包,装载机、翻斗车默契配合,有序装车,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在卓资县大榆树乡总共承包了15000亩土地,今年共种植了6000亩马铃薯、3000亩玉米、4000多亩燕麦,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农作物。今年主要种植马铃薯品种包括商品薯种薯和加工薯种薯,我们今年的产量每亩有3.5吨,也算是一个挺不错的成绩。
今年是民丰种业在卓资县大榆树乡种植马铃薯的第十一个年头,该公司马铃薯种植基地位于大榆树乡中部,牛角川腹地,土地肥沃,气候良好,为马铃薯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杨全威是卓资县易地搬迁户,他每年在播种和秋收时都会来到民丰种业种植基地打工,今年在他的带领下,更多的易地搬迁群众来到基地打工。
我们易地搬迁群众过来打工的有120人左右,早晨六点半接上,七点到地里,手快点能挣个两三百,手慢也能挣个一百四五,中午管饭,人们干劲也挺足。
随着马铃薯、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植不断规模化、产业化,有效带动了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在农作物种植和收获两季,给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另外部分村民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可以得到两份收入,一举两得,进一步释放了农村的发展活力、改革红利。
据了解,今年全县马铃薯种植3.5万亩,目前已陆续迎来收获。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澎湃新闻,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在第六个“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河北省康保县忠义乡种植的14883亩马铃薯、11408亩向日葵、1489亩黍子以及蚕豆等农作物喜获丰收。
近年来,忠义乡党委、政府依托乡域“高原上平原”的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引进良种,优化技术,建立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动马铃薯、向日葵以及杂粮杂豆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低产”走向“高效”。据了解水泉村种植马铃薯全部是优良品种。其中“希森6号”900亩,“v7”1400亩,“实验1号”600亩,“雪川红”500亩,“沃土5号”1400亩,累计约4800亩。今年在雨量不充沛、且不适时的情况下,有些地方的薯块小的真成了“土豆”,而这里实施的良种良法、收效明显,个头长得酷似红薯。
良种良法,硕果累累。连日来,该乡农民正在集中力量收获马铃薯,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机声隆隆、欢歌笑语,呈现出一派喜拾丰收果的繁忙景象。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澎湃新闻,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秋高气爽,在内蒙古察右前旗玫瑰营镇古营盘村的广袤田野上,一片繁忙的收获景象。随着马铃薯采收机隆隆作业声响,一颗颗马铃薯铺满田垄。村民们分工协作,熟练地进行分拣、装袋、装车,忙碌而有序。马铃薯种植大户段志林在地头笑得合不拢嘴,他说:“我来自河北围场,到乌兰察布种了700多亩地,今年价格创历史新高,达到1斤1.2元,我非常高兴。”
玫瑰营镇镇长梁晓辉说:“今年又是丰收年,我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9万亩,目前各村马铃薯陆续进入起收阶段,市场价格每吨达2800元,我镇将全力做好产品宣传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农户增收。”
据了解,今年察右前旗马铃薯种植面积高达5.7万亩,预计平均亩产4吨,真正迎来丰收季。近年来,察右前旗各乡镇因地制宜、因需施测,科学调整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坚持党建引领乡村农业产业发展,大力推动农户科学种植,形成了市场销售、“订单农业”等多种产业链条,有效地提高了全旗农业产业效益,助力乡村振兴,迎来农民致富“薯”光。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内蒙古日报,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作为康北粮仓,土豆是其主要农作物,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产出的土豆口感好,淀粉含量高。
眼下,甘孜县种植的马铃薯进入收获期,拖坝乡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亩产由过去的3000余斤上升到10000斤左右,实现了甘孜县马铃薯亩产近万斤的突破,有力促进了甘孜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在拖坝乡马铃薯示范基地,随着机器作业的轰鸣声,一个一个肥硕的马铃薯从土地中翻挖出来,村民们开始收获马铃薯。“随便挖几个,都是3、4斤的,最大的也有6、7斤一个,今年真是大丰收!”。技术员马继挖出地里的马铃薯满脸喜悦。
马铃薯一直是甘孜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为提高农牧民的马铃薯种植效益,加快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步伐,甘孜县引进龙头企业,该企业技术人员总结过去马铃薯种植经验,种植冀张薯12号,改进和优选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建立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收获全程生产环节都采用机械化,有效节省了人工费用,节约农业资源,这是甘孜县马铃薯规范化发展的首次突破。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目前,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产量达500万吨以上,年产脱毒种薯200万吨以上、原原种16亿粒,拥有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32家。定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近年来,定西市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做强产业链前端的种薯繁育和后端的精深加工,稳步推进中端的标准化种植。在这种“哑铃形”格局中,定西马铃薯产业越长越壮,已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种薯是马铃薯产业的“芯片”。近年来,为提升种薯产业科技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定西市加强与国际马铃薯亚太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甘肃省农科院等国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种质创新利用、马铃薯新品种审定登记工作。目前,全市累计收集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1500余份,累计登记马铃薯新品种8个。
据了解,定西市在安定区、渭源县建成马铃薯脱毒基础苗生产供应中心,应用推广椰糠栽培、雾培技术等多项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新技术,从源头上提升马铃薯品质,全市实现了马铃薯良种全覆盖。
目前,定西已累计培育马铃薯种薯企业33家,脱毒种薯销往内蒙古、四川、贵州等10多个省份,出口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23年,全市建成原种繁育基地12.05万亩,一级种繁育基地114.05万亩,已生产原原种6亿多粒。
近年来,定西制定了《全市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以种子种业、加工原料、商品薯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广“企业建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加强良种良法的集成配套,通过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种薯消毒、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机械耕作、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地膜覆盖,并推广脱毒种薯应用、配方施肥、地膜覆盖、间作套种、病虫害防控、机械化生产等先进实用技术,在全市7个县区建设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
为优化种植布局,定西在南部高寒阴湿区,主要开展马铃薯主食品种种植及种薯繁殖;在中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主要开展高淀粉品种及其他主食专用品种高产栽培种植;在洮河、渭河、漳河流域的河谷川水区,开展优质菜用型和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种植。
2023年,定西市马铃薯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40万亩;同时,马铃薯加工企业对接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落实订单生产,建立加工原料基地35.5万亩。如此规模的标准化、订单化种植,一头连着上游的种薯产业,一头撑起下游的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2022年,定西市马铃薯全产业产值达到225亿元,主产区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2500元。
目前,定西市有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32家,加工能力达96万吨,形成了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休闲食品、主食产品等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链,其中,定西宽粉经营主体已经达到110家,产能达到10万吨以上。今年4月,“定西宽粉”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在8月初正式发布区域公用品牌。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眼下,昆明市寻甸县六哨乡的马铃薯陆续成熟,田间地头一派丰收场景,喜悦洋溢在农户们的脸上。
六哨乡是云南省重要的商品薯和种薯生产供应基地,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3.5万亩。今年,在前期春旱的情况下,当地通过抓好品种、灌溉、健康种薯、配方施肥、病害防治五个环节,实现了5万亩增产,亩产量超过3000公斤,有5万亩产量与常年持平。全年预计总产值将达到6.3亿元,农户人均销售收入超3万元,销售收入过30万元的可达到20户。
六哨乡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由寻甸高原公司负责每年生产试管苗200万株,年生产微型薯700万粒。今年,六哨乡采用“亲情卡”模式推广脱毒种薯,56户种薯代种大户生产出来的1000多吨原种,仅在亲戚朋友圈内就销售完毕,解决了无法从薯块外观识别种薯级别的难题。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云南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9月3日,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镇御道口村一家马铃薯种植合作社社员在收获马铃薯。
近年来,地处坝上地区的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因地制宜,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形成马铃薯种薯繁育,商品薯种植、仓储、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介绍,目前该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澎湃新闻,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2022年,定西马铃薯全产业产值达到225亿元,农民人均产业纯收入25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3%。定西已成为全国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8月21日,记者随甘肃省“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定西市,看马铃薯原种基地、访马铃薯种植大户、进马铃薯加工车间,感受全市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种薯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芯片”。
近年来,定西市着力提升种薯产业科技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不断加快马铃薯种薯研究,在安定区、渭源县建成马铃薯脱毒基础苗生产供应中心,应用推广椰糠栽培、“雾培”技术等多项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新技术,从源头上提升马铃薯品质。
截至目前,定西市已累计培育马铃薯种薯企业33家,其中国家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15亿粒以上,脱毒种薯生产能力200万吨以上。
标准化生产:“定西土豆”品质好
行走在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远远望去,一片片薯花在绿色的田野上尽情绽放。占地2000亩的鲁家沟镇小岔口村马铃薯良种种植示范基地,是一个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机械化服务于一体的马铃薯良种种植示范基地。
“我们以技术集成和高产示范创建为抓手,主推‘黑色全膜覆盖+脱毒种薯+配方施肥+机械耕作+专业化防治’的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实现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定西百泉马铃薯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小谦说。
近年来,定西市用好“企业建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广脱毒种薯应用、配方施肥、机械化生产等先进实用技术,打造绿色化、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示范区。
2023年,全市种植马铃薯281.54万亩,标准化种植达到240万亩,建立加工原料基地35.5万亩,并在全市7县区建设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甘肃日报,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广袤平整的农田上,收获机翻出一垄一垄马铃薯,一个个黄澄澄的马铃薯从机器后翻滚出来,村民们捡、装、运有条不紊,田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今年,定宁镇晨光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引进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模式种植马铃薯,促进增收的同时减少化肥用量、减轻面源污染,有效解决了马铃薯生产中干旱缺水和精准施肥的问题。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澎湃新闻,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初秋时节,雨后的梯田大地清秀静美。沿着甘肃岳堡镇崔家村的乡间小道盘旋而上,便到了南部山区万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这里,油绿的枝叶铺满田地,粉色、白色、紫色的花朵点缀其中,把田间地头装扮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图为 甘肃土豆丰收
今年,庄浪县紧紧围绕九大重点产业链建设,结合县内产业布局,集中建成马铃薯万亩示范区10处、千亩示范片13处,全县马铃薯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6.5万亩。
岳堡镇南部山区万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就是其中之一。该基地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连村成片、跨村成带一体规划推进,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高海拔地区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点推广庄薯3号、庄薯4号、陇薯7号、陇薯10号等优质品种,在岳堡、南岔、岔局、岔口、崔家5村流转土地,构建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大力推广黑膜全覆盖高效种植技术模式,有力地提升马铃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岳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马强红说。
据悉,庄浪县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和了解市场需求、经营收益的基础上,采取动员农户种植、大户承包和合作社经营的模式,积极与县内外淀粉企业衔接签订订单,解决了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了种植积极性。
“土地整合后,生产条件便利、机械化程度高,极大地提高了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承包经营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岳堡镇崔家村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岳小记说,基地建成后,土地流转收入达到50多万元,群众参与务工收入达到450多万元,实现产值1600余万元,利润400多万元,有效提高了农户收入。
下一步,庄浪县将通过基地打造和辐射带动,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县马铃薯产业,真正达到“建基地、强产业,促振兴”的目标。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安徽日报,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4删除。
按照自治区“打造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安排部署,乌兰察布市制定出台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目标是到2025年将乌兰察布打造成为专用薯品类突出、种植标准规范、加工深度延展、流通体系完善、科研创新领先、产业链条完整,产能超百万吨、产值超百亿元的“双百级”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
根据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乌兰察布市从马铃薯全产业链着手,创建马铃薯科创中心、电子交易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三个中心”,建设察右前旗、四子王旗、商都县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三个基地”,建设察右前旗、四子王旗国家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商都县自治区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个产业园”,打造察右前旗薯条(饼)加工集中区、商都县和化德县薯淀粉加工集中区、兴和县鲜切薯菜品加工集中区“三个集中区”,打造四子王旗、商都县、兴和县、察右后旗、察右前旗“五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带”。
目标已定,关键在行动。乌兰察布市围绕马铃薯种薯、种植、加工、流通、科研5个方面,梳理出了国家、自治区、市级共14条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其中特别加大了种薯、加工、科研方面的力度,例如对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个人自主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质新品种,在自治区境内推广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选育单位或个人一次性奖励;申请使用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创建马铃薯科创中心,统筹各类科研经费,支持科创中心框架内的遗传育种研究室、节水旱作农业研究室、病虫草害研究室、马铃薯加工与贮藏研究室等研究室聘请权威专家共同开展科研攻关。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内蒙古日报,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6月17日,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所长李进福检查离地苗床马铃薯“原原种”长势。当日,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的定西马铃薯研究所内,工作人员忙着种薯培育和生产工作。据悉,该研究所是甘肃省第一家民营马铃薯研究所及马铃薯种薯的生产企业。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兰州新闻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