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今年,东川李子沟开花洋芋获得丰收,预计总产量超过1000吨。要实现“东川大洋芋”、“李子沟开花洋芋”走出东川开拓外地市场,带着村民把洋芋卖出一个好价格。
8月15日,音乐家、主持人、社会文化名人为乡村振兴代言,并在田间地头开展大型网络音视频直播活动,“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我为李子沟开花洋芋代言” 以最大限度的在线传播,拉开今年东川开花洋芋销往全国的序幕。该活动由东川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旅游局、铜都街道、碧谷街道通力合作,指导并支持昆明八角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举办。
据了解,当天,大宗采购达12.6吨,线上销售500余盒,东川李子沟开花洋芋再次受热捧。
(来源:东川发布)【原题:东川李子沟开花洋芋丰收了,田间音乐网上直播助扶贫洋芋销往全国】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从西安海关获悉:日前,榆林市定边县陕西金中昌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中昌信公司)生产的1吨马铃薯雪花全粉经该关所属榆林海关检验放行,首次出口韩国。
金中昌信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以前限于外贸人才和信息匮乏,马铃薯全粉出口一直没有打开国际市场。今年榆林海关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指派专人帮扶指导,并及时向该企业解读外贸政策,助力企业成功打开韩国市场,今年出口有望突破100吨。
据了解,为帮助榆林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榆林海关积极深入农产品企业调研,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疫情发生以来,榆林海关多次通过微信、电话等了解辖区企业出口意向和实际困难,宣传疫情防控期间的帮扶措施,强化政策宣传引导,上门宣讲法规标准、质量管理、外贸流程,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开辟绿色通道,指导企业规范备案申请,及时出具证书确保产品快速通关放行。
(来源:央广网)【原题:定边马铃薯雪花全粉首次出口韩国】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初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车道梁富硒功能马铃薯核心示范基地内,层层叠叠种植着马铃薯的梯田,郁郁葱葱,马铃薯长势喜人。
位于坝上地区的围场,是河北省重要的马铃薯产区。这里昼夜温差大,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为绿色、有机、功能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围场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振清说,围场耕地面积有167万亩,年种植马铃薯75万亩,率先建设了国内首个十万亩功能农业(富硒马铃薯)示范基地,并加大围场马铃薯品牌建设力度,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围场马铃薯被誉为“全国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来源:河北新闻网)【原题:品牌之船,扬帆市场之海】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日前,巴彦塔拉苏木文全农牧业机械专业合作社马铃薯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田里多人进行采挖、收集散落的马铃薯,并将马铃薯进行分拣、装袋、装车,一车车满载着马铃薯的汽车从巴彦塔拉苏木驶向海南、天津、河北等地。
巴彦塔拉苏木文全农牧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文全介绍,2020年,合作社种植了3200亩马铃薯,采用了覆膜技术,且全部为订单。马铃薯平均亩产8000斤以上,平均价0.7元,亩产值达到5600元以上,每亩纯收益2000多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了解,巴彦塔拉苏木无霜期长,土壤成沙性,适合种植马铃薯,且种植的马铃薯具有上市早、品质好、价格高等特点,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
(来源:巴林右旗发布)【原题:巴彦塔拉苏木6000亩订单马铃薯喜获丰收】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近年来,民乐县坚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壮大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扩充规模、增加总量、依靠科技、提升层次、开拓市场、促进加工”的原则,加快推进专用薯基地生产、龙头企业加工、脱毒良种繁育、收购贮藏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马铃薯产业化经营机制,初步形成了集脱毒繁种、基地化种植、规模化加工为一体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格局,全县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推行规模种植,产业效益显著提升。坚持以扩规模、攻单产、提效益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规范土地经营流转,大力实施“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工程”,引导农户、种植大户和企业连片种植马铃薯,主推大西洋、克新、陇薯、夏波蒂、黑美人等新品种16个,着力打造全省马铃薯生产大县,种植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20万亩以上。2020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其中加工型专用薯8万亩,建成500亩以上连片示范点44个,预计总产量达52万吨,产值达6.25亿元。
注重技术引领,繁育能力持续增强。积极扶持甘肃鼎丰、张掖绿禾建成年产微型薯7000万粒、原种1.1万吨、一级良种11万吨的脱毒种薯繁育供应基地及马铃薯新品种与新技术的辐射扩散中心,逐步形成了以鼎丰、绿禾为龙头,其他企业为补充的脱毒种薯快繁体系,能够满足80万亩马铃薯大田种植的用种需求。充分挖掘民乐县地域特色和气候优势,主推的16个马铃薯新品种良种应用率达到了100%,有力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中国张掖网)【原题:民乐:“小土豆”助农增收成效显】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8月14日,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苏木沁村的马铃薯创新创业产业园可以看到,这里试种的600亩土豆喜获丰收,预计亩产6000斤左右。
走进田间地头,便看到一架无人机正在土豆田的上方,进行高空播撒防虫害药水作业。村民们正对土豆进行测产。据介绍,为了提高土豆的亩产量,马铃薯创新创业产业园的土豆种植采用互联网+科技的种植模式,并且已实现全部、全程机械化作业,园区按照高品质马铃薯所需要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种植。而通过科技种植的模式,可以让马铃薯的产量翻番,种出来的土豆皮薄个大,绵软细腻。
据了解,榆林镇马铃薯创新创业产业园,一期由苏木沁种植基地和古力半种植基地构成,共计1800亩,其中主栽马铃薯,轮作植物有青储玉米、葵花。
(来源:正北方网)【原题:呼和浩特市榆林镇苏木沁试种的土豆丰收了】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近日,在阜城县王集乡李守先村沿阜霞公路两旁的耕地里,马铃薯收获机正在进行收获作业,村民们在烈日的炙烤下全副武装,收获着新翻出的马铃薯。阜城静利密植梨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赵海利说:“今年的马铃薯每亩能到6000斤,每公斤价格在1.6元,除去成本,纯收入有3000元左右。”
据悉,去年,该乡为促进村民致富增收,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开展技能培训,加强技术指导,积极引导群众转变传统种植观念。乡政府在了解到阜城县润泽农业专业合作社、阜城县静利密植梨种植合作社和阜城县御园家庭农场想要引进种植马铃薯的意向后,积极协调组织合作社成员去天津、唐山参观学习,大伙经过多地参观考察,最终决定从唐山市玉田县引进马铃薯新品种“荷兰806”进行试种。经过精心管护,当年一分多地收获马铃薯750公斤左右。通过此次试种,证明了该马铃薯品种适合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水利条件,产出的马铃薯从外形到口感都很好。今年,该村两个农业合作社和一家家庭农场流转出土地200亩,进行了大面积种植。
村民张风发高兴说:“今年马铃薯的收成虽然受到晚霜影响有所减少,但我相信明年的收成会更好,现在合作社还种植了夏播谷子,到了秋季又是一份好收益。”马铃薯的成功种植和丰厚的收益调动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坚定了合作社(农场)和村民们的信心,目前合作社正在积极申请跑办冷藏库项目,为明年马铃薯产业的大发展做准备。马铃薯产业带来的效益,不仅为该乡村民致富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更为全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来源:衡水新闻网)【原题:阜城县王集乡:马铃薯产业成为群众致富增收新路子】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立秋前后,是秋马铃薯播种的最佳时节。陆良县小百户镇中坝村委会的田间地头,正热火朝天地播种着秋马铃薯。
民郭加启一家正在自家地里播种着秋马铃薯。来自小百户镇农科站技术员王宝生在一旁耐心指导着:“首先要保持它的行距和株距要够,行距一般在60厘米,株距40厘米,然后种马铃薯的深度在距离土面10-15厘米,以后马铃薯出苗就比较整齐一致,另外种牙眼要让它朝上。最后施肥的时候,要尽量把化肥放在两个马铃薯间隔中间,这样就能达到增产的效果。”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通过政策引、资金帮、技术带等措施,引导致富能手、种植大户和科技带头人创办马铃薯营销协会。截至目前,全镇已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创办营销协会8个,培养经纪人200余人,发挥营销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渠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2019年,全镇共完成马铃薯种植11万亩,实现产值3.3亿元。
(来源:新华社)【原题:陆良县小百户镇:10万亩秋马铃薯开播】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8月12日,种植户在山丹县清泉镇清泉村田间收获、运输成熟的马铃薯。
目前,该县种植的13.47万亩优质马铃薯陆续成熟,种植户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收获、外运。近年来,山丹县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精心培育,马铃薯生产实现了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农民收入得到持续快速增长。
(来源:中国甘肃网)【原题:山丹:13.47万亩优质马铃薯进入收获季】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正值暑期,甘肃省高原夏菜喜获丰收。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72辆满载西蓝花、娃娃菜、土豆等甘肃特色农产品的卡车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出发,运往上海、广东、四川等地的大型农贸批发市场。
8月9日至10日,2020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举行。贸易洽谈会展示了2000多种甘肃特色农产品。截至1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签订了价值54.68亿元的甘肃特色农产品采购协议。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甘肃气候类型多样,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产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这几年,甘肃大力发展丝路寒旱产业,高原夏菜、经济林果、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为广大群众稳定脱贫打牢了产业基础。
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截至2019年底,甘肃蔬菜种植面积达91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1026万亩,苹果种植面积657万亩。
(来源:新华社)【原题:甘肃省高原夏菜暑期蔬菜订单运输忙】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眼下,走進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吐爾洪鄉拜依格托別村每戶村民的院子,都能看見一片片斑斕的花朵。這不是平常的觀賞花,而是洋芋(又稱馬鈴薯、土豆等)的花。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深挖旅游资源潜力,旅游业蓬勃发展,已呈“井喷”态势。旅游业的大发展使餐饮服务业空前繁荣,各类“食材”需求量猛增。驻村工作队瞄准市场,采用“餐饮协会+产业合作社+种植协会”产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利用在线线下等多种销售平台,把拜依格托别村的洋芋销售到阿勒泰各地。还和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研发出以洋芋为原料的薯片、薯条等休闲食品,让该村的洋芋销量大增。
拜依格托别村有“洋芋种植第一村”的美誉,这里的气候、土质非常适合洋芋生长,这里的洋芋个头大、产量高、颜色多。村民们家家都种洋芋、人人会种洋芋。富蕴县自然资源局驻拜依格托别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通过精心扶持,精准发展,把洋芋产业变成了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和“金字招牌”。
(来源:人民网)【原题:新疆富蕴县:洋芋变“金蛋”】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近日,贵州省贵阳市“山地贵爽”蔬菜公共品牌正式成立,借助“山地贵爽”品牌效应,将更多贵州优质蔬菜远销各地。
据悉,贵阳市将依托在全省建成的50万亩蔬菜基地,通过科学化布局、规模化实施、设施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现代化加工、品牌化运营、多元化投入等方式,将“山地贵爽”打造成贵州优质蔬菜品牌的一张名片,把更多“绿色、生态、安全、健康、放心”的贵州优质蔬菜销到省外。
近年来,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在贵阳市建设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在威宁、榕江、晴隆等“9+3”县(区),长顺、印江等贵阳市对口帮扶县及平坝、惠水等发展蔬菜(食用菌)基地50万亩。目前,已打造了贵阳北部物流园大型农产品集散地,建成了154个惠民生鲜超市,开发出了红薯脆、南瓜脆等蔬菜深加工产品。蔬菜产品除了供应省内市场外,还远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等地。
(来源:贵州日报)【原题:贵阳市打造“山地贵爽”蔬菜公共品牌】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济宁市价格事务服务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7月主要粮油副食品、蔬菜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涨跌互现。济宁市重点监测的17种蔬菜市场价格呈现“3降14升”态势,均价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小幅变动。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蔬菜价格“3降14升”。监测数据显示,7月份济宁市集贸市日常监测的17种蔬菜综合均价为2.59元/斤,较上月2.34元/斤,环比上涨11.00%。其中环比上涨幅度居前列的有:白萝卜、青辣椒、生姜和芹菜等蔬菜,环比分别上涨32.87%、27.02%、23.82%、20.33%。
本轮蔬菜价格小幅上扬,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近期受南方暴雨洪涝和北方干热晴晒等不利天气,蔬菜减产减收,加之高温天气使得部分蔬菜储存成本提高,拉升蔬菜价格。从后市来看,随着蔬菜市场供应量的逐步恢复,预计蔬菜价格仍有一定下调的空间。
(来源:中国发展网)【原题:山东济宁7月蔬菜价格呈季节性上涨趋势】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夏秋交季的陇东大地到处绿意盎然,也正是孕育收获的季节。8月2日,镇原县方山乡贾山村举办的“早熟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收获日观摩活动,吸引了周边乡村许多群众前来围观。
当天观摩的冀张薯12号早熟马铃薯,是甘肃省农科院依托合作社,在贾山村试验示范的一个新作物、新品种。该品种2019年引进试种了20亩,7月底8月初上市,比晚熟品种早上市50天左右。
在贾山村杨山组川地区马铃薯地里,20几名村民正忙着捡拾马铃薯,金灿灿的马铃薯伴着甩秧机的轰鸣声从地里冒出了头。贾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明金指着眼前的马铃薯地说道:“今年春季雨水少,对马铃薯多少有些影响,在甘肃省农科院的帮扶指导下,今年引进了新品种,就眼前这片地,亩产能有4000多斤,按照目前市场行情是一斤一元钱,亩产能达到4000元,比去年要增收一半效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今在贾山村老百姓的心中,这一串串“土豆豆”就是“金豆豆”。方山乡党委书记高亚丽介绍,方山乡政府将早熟马铃薯确定为今年全乡重点发展的一项产业,种植了1000亩,贾山村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示范种植200亩。
(来源:兰州新闻网)【原题:庆阳市镇原县方山乡的“薯”光】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永登县民乐乡中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杜茂昌说,上溯30余里路程,便是祁连山余脉天然保护林林场,这里的气候温润绵长,是种植马铃薯种薯和高原夏菜的好地方。
据杜茂昌介绍,2014年,该村村民马登泰联手村民,成立了永登县登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生产、种植等。主要从事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以及鲜食马铃薯种植管理等工作,现流转土地1600亩,建有马铃薯保鲜库1座,马铃薯储藏窖4个,500平方米的机具库1座。今年自复工复产以来,该合作社积极响应党的政策,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规定,每天对务工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对外来人员及时做好登记备案。对扶贫车间内的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消毒,要求员工每天勤洗手,勤通风,佩戴口罩参加生产,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线”工作,打赢“两线”战役。
据永登县民乐乡党委副书记高晓磊介绍,在兰州市种子局和县种子站的扶持下,中川村成立了“南种北繁”脱毒马铃薯繁育示范区,引进陇薯10号、陇薯7号、费乌瑞它等优良种薯进行繁育,繁育出来的种薯走俏全国各地。马铃薯赚取到不菲的收入,带动了该村种养殖多业发展。现在中川村有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加强,带动农户26户,带贫效益逐步凸显。中川村2018年全村收入1550多万,人均纯收入8500元。2018年底脱贫38户111人,人均纯收入均高于3800元。2019年底脱贫15户34人(其中兜底12户28人,死亡2人),贫困发生率降为零。近年由于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劳务输出发展较快,有劳动力1160人,长期外出务工440人,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增收渠道,占农民纯收入总额的86%。目前,中川村458户1898人已基本脱贫。
(来源:每日甘肃)【原题:永登县民乐乡中川村:马铃薯铺就致富路】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今年以来,丽江市加快了马铃薯种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完成马铃薯种薯生产11.0783万亩。
丽江市从1998年开展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的建设工作,目前已建组织培养室600多平方米,原原种繁殖网室20000多平方米,具备年生产试管苗200万苗、原原种500万粒的生产能力。全市年繁殖各级种薯近9万亩,生产种薯18万多吨,外调种薯14万吨至15万吨,外销省内德宏、红河、临沧、普洱等马铃薯产区以及广西、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全市有25名马铃薯科研推广技术骨干为马铃薯产业服务,开发出了以丽薯6号为主的9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拥有“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
今年,市政府出台了《丽江市加快马铃薯种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措施》,提出了要将丽江市马铃薯种薯产业纳入金沙江百亿元绿色高效种植业建设项目,列入丽江市“十四五”规划,力争到2025年把丽江打造成年种植50万亩、年产100万吨、产值30亿元以上全国最干净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八项措施出台后,市农业农村局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根据各县(区)上报统计,全市共完成马铃薯种薯生产11.0783万亩,其中原种面积0.631万亩,一级种面积4.7063万亩,二级种面积5.741万亩,全面完成10.75万亩的目标任务。
丽江市农科所牵头发布推荐以丽薯6号、青薯9号、合作88、丽薯7号、宁蒗3号为主的全市主导品种,制定下发工作方案,指导服务全市马铃薯种薯生产。全市共举办各类田间现场培训会34场次,培训农技人员及薯农2433人次,促进了马铃薯种薯生产标准化种植。目前,马铃薯种薯生产田已完成第二次晚疫病防治用药,长势较好。
(来源:云南网)【原题:丽江加快马铃薯种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时下,马铃薯花开正好。走进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连片的马铃薯郁郁葱葱,油绿的枝叶铺满田地,白色、紫色小花竞相开放,一垄垄马铃薯把田间地头装扮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夏日画卷,奏响了增收致富的“丰收曲”。
为切实将“小洋芋”打造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大产业”,安定区青岚山乡围绕“建基地、兴产业、促脱贫”的发展思路,按照“突出特色、规划先行,注重规模、相对集中”的原则,注重“三结合、三到位”,坚持高起点谋划、全方位推进、高质量落实,形成了“大点带小点”“主体带、干部引、群众跟”的格局,全力抓实马铃薯基地建设。
今年以来,青岚山乡以更加精准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稳步衔接起来,瞄准产业在当前发展的战略机遇,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乡发展的支撑产业,彻底转变农户“单种独销”的传统经营模式,按照“销售订单化、技术标准化、品种集中化、种植规模化”的要求,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合作模式发展订单马铃薯种植,将合作联社与区级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对接,村级合作社与千家万户对接,形成了龙头企业订单收购、合作联社分类实施、村级合作社具体落实、千家万户广泛参与的产销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农户+合作社+合作联社+龙头企业+市场”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新路子。
(来源:网易新闻)【原题: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奏响马铃薯基地建设新乐章】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土豆是我们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拳头大小,淡黄颜色,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但是在河北石家庄栾城区西营乡小代梅村聚满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土豆基地里,平平无奇的土豆却长成了各种不同的颜色。
“彩色土豆”并非转基因产品,也不是添加色素形成的不健康食品,而是土豆的一种稀有品种。因为含有大量的花青素,使土豆展现出不同的颜色。它主要是凸显在营养价值上,因而可作为特色食品开发。合作社负责人贾同斌介绍,“彩色土豆的花青素含量特别高。大家都知道,花青素是有效的抗氧化剂和抗衰老物质。咱们区处在富硒带上,检测报告显示,彩色土豆也是富硒产品。所以我们的彩色土豆是富含花青素和富硒双重叠加产品,营养价值更高。”
“今年我们把彩色土豆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多亩,比去年多了近20亩,亩产量达到了4000多斤,比去年多了几百斤,一斤彩色土豆价格比普通土豆贵2倍,农民的收入也显著提高。”谈起今年的收成,合作社负责人贾同斌满心欢喜。
(来源:河北新闻网)【原题:河北石家庄栾城区彩色土豆喜丰收】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在全国三大马铃薯产区之一的甘肃省定西市,小土豆出现“72般变化”,变身为系列优质种薯、精淀粉、粉条、面条、饼干、薯条等主食化休闲化产品,成为助农增收的“金豆豆”。
定西市马铃薯年种植面积300多万亩,产量500多万吨。2016年定西种薯生产企业达到32户,薯种占全国的60%以上;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28家,年加工能力80万吨。主粮化产品的畅销,拉动生产原料的需求,当地企业的生产原料来自本地。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等方式,与当地农户直接签订协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订单农业。不仅实现原材料保质保量供应,通过对农户以高于市场价0.1元/公斤的价格收购,还带动当地贫困户户均增收470元,多种经营形式提升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种植土豆的积极性。
定西市已成为全国14个省市的土豆育种基地,种薯已出口至埃及、马里、越南等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生产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生长的种薯。当地农民通过卖种薯,亩均增收2000多元,同时企业和合作社能吸纳本地劳动力从事季节性务工,人均务工收入达5000多元。
(来源:蔬菜网)【原题:甘肃定西:小土豆的72般变化】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是首批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先后被农业部及有关部委授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等称号。
近年来,安定区立足当地气候地理条件,誓把“土蛋蛋变成金蛋蛋”,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实现了从“救命薯”、“温饱薯”到“脱贫薯”、“致富薯”再到“小康薯”的富民产业发展“三级跳”,为全区稳定脱贫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
通过各种举措的推动,近年来安定区马铃薯种植规模一直稳定在8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35万吨以上,微型薯生产达到5亿粒,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以上。2019年,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30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2200元以上,马铃薯产业收入占到了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
目前,安定区已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微型薯生产量最多、加工生产能力最强、市场话语权最大、产加销体系最全、农民人均收入占比最高的县区之一。“定西马铃薯”被命名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安定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薯都核心区”。
(来源:中国扶贫百家号)【原题目:「产业扶贫巡礼之三」甘肃安定:马铃薯的“三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