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上的字已经年久风化,难以辨认,仅有不多的尚清晰的字被村民用朱红色的笔认真地描了出来
在南沙区大岗镇的新沙村,一块距今已有138年历史清代石刻政府公告碑被挖出。据悉,公告碑上涉及沙田产权争夺,记载了一场关于清代两大基本国策冲突的官司。文化专家呼吁,对其修复和拓片,以重现南沙文化历史。
历史:一场官司见证清朝两大国策
南沙区炮台所所长黄利平告诉记者,据这块碑刻所载,光绪五年,为修筑虎门炮台,管理虎门主航道西边即南沙炮台的广东水师右营得到番禺县府批准,在灵山、黄角西涌口一带近海处采挖蚝壳,以修筑炮台。在实际操办中,由于广东水师这个项目的承办人随意扩大“捞采”范围,将从乾隆时已成为纳税的民田——白水潭纳入开采蚝壳的场地,侵占了民田所有人的产权,破坏了民田的生产,从而引发了一场诉讼。
显而易见,这是个棘手的案子。一方是有广东水师的撑腰,即有军方背景。而且采蚝的目的堂而皇之是修筑虎门炮台,是“事关海防”的国家大事。另一方则是手握乾隆时(距其时已有约百年)就已办妥的“产权证”的沙田业主。怎么审理这个案子,考验着当时县府拿捏政策的水平,是我们今天观察晚清时南沙地方法治状态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具体案例。
根据碑文的记载,当时的县政府先是根据当时的法规,明确提出了断案标准,说明采蚝修葺炮台是海防大事,如无涉民田则应全力配合,但不应在“有碍民田”的地方进行。县政府即依据事实判明是非,宣布南沙村民胜诉,判令广东水师以后不得在这里采挖生蚝。至此案件审理结束,也就有了这块石碑记录了这起因“蚝壳”而起的沙田争夺案。
呼吁:尽快启动拓片保护留住历史
黄利平说,这块碑刻给我们传递了清代珠江口围垦造田、军地关系、地方管理和建炮台的材料来源等多方面的重要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首先,由于采蚝对围垦造田的破坏,清地方当局为保证生产资料的增加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在珠江口沿海地区实行着严格的禁止采蚝的措施;其次,当时地方政府对南沙围海造田进行着有效地管理。从本案中县政府对百余年前沙田证照的承认和以事实为根据对沙田承租人权益的保障,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第三,该碑记载了广东水师曾在南沙进行过大规模采蚝,以保证炮台建筑的需要。
基于石碑缺乏保护、不断风化的现状,黄利平也呼吁,希望能够对其进行专业的修复和拓片保存,也希望通过在原址复制新碑、修建碑亭等向更多的人重现南沙沙田文化的历史。